海昌入沪记
文旅要闻 劲旅网 陈杰 2019-12-31 08:51:32
  2015年1月16日,农历腊月廿六。距离乙未年春节,还有三天。
  
  恰逢小月年份,举国上下,熙攘热议,羊年春节竟然“弄丢”大年三十,从廿九直接跨越到正月初一。新年似被偷了一天,岁月催人紧。
  
  从这一天开始,海昌海洋公园(以下简称“海昌”)从上到下都充满了倒计时般的紧迫感。因为一纸公告:海昌中标上海临港有关地块使用权,项目准备动工。
  
  海昌与上海的故事,正式开始了。
  
  01
  
  张建斌对2015年有格外深刻的记忆。这一年,他加盟海昌成为副总裁。回顾过往,海昌近年几项重大事件的核心决策,几乎全都在这一年发生,且均与上海息息相关:
  
  2015年1月16日,海昌中标上海临港有关地块;3月29日,上海海昌海洋公园项目奠基仪式举行;7月13日,上海海昌海洋公园获得政府环评批复,进入施工阶段。
  
  2015年8月3日,海昌宣布正式更名,从“海昌控股”更名为“海昌海洋公园”。
  
  2015年11月17日,海昌总部宣布落户上海临港主城区。
  
  上海,到底有什么魔力?
  
  以2002年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极地馆开业为标志,是海昌涉足极地海洋主题公园的成功尝试,该公园迅速成为大连这座中国著名旅游城市的热门景区。随后4年间,快速在东北站稳脚跟。
  
  从2006年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开业起,海昌开启全国布局步伐,相继进驻烟台、重庆、成都、武汉和天津,市场触达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区域。2014年上市之时,海昌成功在全国开业运营8家海洋公园,成为一个全国性海洋公园品牌。
  
  海昌的野心不止如此,2014年年报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本集团将持续加强并推进海洋特色旅游休闲目的地建设,并创新开发海洋文化技术服务体系及产品输出服务,设立合理布局产品区域,立志打造中国第一海洋文化旅游休闲品牌,成为国际化的海洋文化特色旅游休闲平台型企业。”
  
  “中国第一”和“对标国际”,才是海昌真正方向所在,也是其2015-2020五年规划核心战略。
  
  然而,如果这是一场战争,海昌需要一场关键性战役,主战场就在上海。
  
  张建斌向劲旅君回忆,海昌在全国市场的布局主要围绕核心大城市展开,强调以点带面,例如,布局武汉以辐射华中,布局郑州辐射中原,布局重庆、成都辐射西南,布局天津辐射华北……
  
  布局上海直接意图是辐射华东。上海领衔长三角区域,覆盖过亿人口,经济发达,消费力旺盛。在海昌的版图上,这是必须要拿下的一个市场。早在2010年,海昌就和上海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但此后5年却迟迟未有最新动作。
  
  “海昌高层更深层的考虑在于,要在上海布局一个怎样的项目,起到怎样的战略带动能力,投入产出规模到底应该怎样。”张建斌坦言,既然决定了要成为“中国第一”,还要“对标国际”,就要走到市场的最前沿去。
  
  那么,上海是不是那个对的地方?
  
  彼时,迪士尼已经决定落户上海,作为全球最大的主题乐园品牌,任何一家中国主题乐园的到来,都被视为向这个国际巨头挑战,也有可能面临挫败。不过,硬币的另一面,一旦有一家中国主题乐园扛住了迪士尼360度无死角的压力,顺利存活下来,这也意味着这个品牌具备了制霸国内,走向国际的资格。
  
  海昌在内部做了很多次讨论,最后一锤定音,形成共识:
  
  华东市场成熟度和潜力更大,能够在品牌、行业影响力方面将海昌提升到新层次;
  
  只有经历了与迪士尼全方面的对标和打磨,海昌才算真正够到国际门槛;
  
  上海项目对海昌的意义随即明确,这将是海昌有史以来投入金额最大、重视程度最高、影响力和盈利能力最强的旗舰级项目。
  
  为配合上海项目顺利推进,海昌在集团层面做出重大调整:改名称和迁总部。
  
  这是海昌全力以赴的清晰信号,也好比鲤鱼跃龙门,只有真正跳过那个坎,才能一飞冲天。
  
  02
  
  2018年4月,距离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开工2年有余,距离正式开业仅仅6个月。
  
  李绍君走马上任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总经理。
  
  此时,上海海昌海洋公园面临的形势格外严峻:由于天气、政策、施工、人员等诸多原因,工程进度远远慢于预期。
  
  李绍君是具有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项目公司负责人之一,此前已经在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挂帅2年,还曾主政天津海昌极地海洋公园长达4年。即便是如此资深管理者,李绍君依然感觉巨大压力之下,每喘一口气都很艰难。
  
  整个2018年,全国媒体的镁光灯都聚焦在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尤其是在上海迪士尼开业已有2年之久的背景下,海昌到底能否成为“国之荣光”,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那半年时间,海昌从总部到上海项目,所有人的工作状态都堪称“疯狂”,大部分高管天天扑在工地上,24小时连轴转,开会就如家常便饭,加班早已是常态。在李绍君的微信计步里,排名前列的人全是自己的同事,人均30000步都不一定挤进前十。
  
  张建斌现在闭着眼睛都能够在上海海昌海洋公园里溜达,因为自己跑工地的次数太多,很多场馆都是从一片荒草时跑到建成、装修、开放,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即便是所有人以如此高压状态工作,作为海昌唯一一个集合全公司之力打造的旗舰项目,上海项目依然难以尽善尽美,但项目又必须如期开业,遵守承诺,否则海昌将无法向政府、金融机构、投资者、消费者交代。
  
  2018年10月1日,顶着巨大压力,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如约试运营,开业首日随即引爆上海乃至全国旅游市场,开园新闻铺天盖地,首波游客蜂拥而至。同时扑面而来的,还有舆论负面风暴。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的吐槽一轮又一轮刷屏网络,很多网友将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与上海迪士尼拉到同等高度做各种对比,成为网络热度最高的话题之一。
  
  虽然早有准备,但李绍君和同事们还是天天被海量吐槽淹没。“我们很清楚,园区在产品呈现、运营服务等方面还需要以更高的标准不断完善,也将以慎终如始、精进不休的态度精心打造一座国际领先的海洋主题公园,实现最初的产品承诺。”
  
  李绍君坦承,园方能做的就是不断制定完善计划,一点一点把大家吐槽的问题解决掉,还不能自乱阵脚。当时上海项目开业后每个月都制定了多达100项整改任务,按照轻重缓急,逐条整改。
  
  为了尽可能降低开业期间施工对游客造成的影响。李绍君在半个月内,每天将千余名工作人员分编为数个大队,每队200-300人,自己挂帅,高管带队,从凌晨5点开始分区域打扫园区,争取在开园之前,给游客尽可能干净的入园环境。
  
  为降低负面评价,准确了解游客感受。李绍君频频暗访,以游客身份混入入园人群中去观察和体验。有一次,他暗访看到,一个年轻女孩推着轮椅上的老人来玩,在一个展馆门口遇到2厘米高的门沿,用尽力气就是推不过去。他主动帮忙之后,扭身回去就找相关部门,为每一个门沿都加装装置,方便轮椅出入。还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场馆的大理石地面被施工的灰尘覆盖,游客容易滑倒受伤,他立马组织员工盯着随时清扫……
  
  开园后半年时间,李绍君和团队都在如此“疯狂”整改。让他欣慰的是,游客和媒体对于园区的抱怨和差评逐渐减少。最让他开心的是,大众点评上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的评分从开业前的3.0上升到如今的5.0。
  
  “我们并不怕吐槽,这是动力,让我们成长的更快。”李绍君如是说。
  
  03
  
  2019年3月,一篇名为《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侬可以从上海搬走阀》的文章引爆网络,文章怒斥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在票价政策上歧视上海本地居民,霎时点燃了本地居民的怒火。
  
  本地网民的怒吼响彻互联网,一篇又一篇网络檄文,疯狂刷屏手机,引爆微博热搜,成为全民热议话题。
  
  千夫所指,口诛笔伐,海昌品牌,岌岌可危。
  
  虽然事后海昌澄清事实,自证清白,但“上海歧视门”事件就如一记警钟,震得海昌人刻骨铭心。
  
  “这是一个误会。”
  
  张建斌强调,海昌从来没有,也不敢有歧视当地居民的任何想法。相反,海昌对于当地居民一直抱有敬畏之心,上海是一个人口越来越多元化的城市,上海本地居民拥有更高的情感细腻度,海昌一直很遵守这方面的红线。
  
  “关于这件事情发生,我们也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海昌从未跟舆论里提到的购票渠道有过任何官方合作或官方授权销售。第三方购票平台鱼龙混杂随意制定售票规则,我们只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代表’了…”张建斌说道。
  
  事后,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与当地旅行社为代表的渠道商进行了多场线下沟通交流会,认真了解渠道商的反馈,对门票价格政策和流程把控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张建斌还反思,海昌在这次事件中,没有及时澄清误会,导致舆论压力越来越大。他强调,其实海昌针对上海本地游客做了很多促销活动,但对外未做过多解释。这次事件提醒他们沟通的重要性。
  
  “在开业之初出现这种负面事件,对我们是当头一棒,上半年经营业绩也受到实实在在影响。但从长远来讲,却是好事,促进内部管理、外部沟通、未来营销策略等更加成熟和完善”。张建斌如是说。
  
  “上海歧视门”事件深层次的影响还在于,让海昌高层更加重视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尤其是注重通过引入本地多元化人才,消除文化隔阂。
  
  张建斌举例,目前海昌总部中层和基层员工,从本地招募比例占据70%以上;高管团队随着不断扩容,新招募比例占据50%。即便如此,海昌原有的管理文化还是遭遇挑战。上海员工受到外企文化影响很大,强调个性和自我,而海昌原生文化更讲究集体主义,两种文化还需要融合、磨合。
  
  李绍君始终很在意当地员工的感受和态度。今年提拔了部分本地员工走向管理岗位,未来这一比例还将更大。“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本地员工的不断招募和升迁,让我们更加融入当地;另一方面,我们这些来到临港的外地人,也在慢慢成为全新的临港人,逐步融入当地。”
  
  让海昌松口气的是,“上海歧视门”事件之后,更多上海本地人选择相信海昌,从近一年游客比例分析,本地游客占比超过50%。
  
  2019年,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入园人次履创新高:元旦首日,单日入园游客量达到1.6万人次;正月初二,单日入园游客量约5万人次;清明假期第二日,单日入园游客量再度逼近5万人次;10月中旬,单日入园游客量达到3.9万人,其中夜场人数首度突破2万人次……
  
  上海人是否信任海昌,当地人用脚投票了。
  
  04
  
  2019年11月16日,上海海昌海洋公园落户临港一周年,经济带动效应日益显现。最明显的,就是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周边大变样,吃喝玩乐项目遍地开花。
  
  临近上海项目的购物中心港城新天地,从少人有人往,到人头攒动,中午不跑快一点,好多餐厅都找不到座。
  
  李绍君不久前去周边的烧烤店吃饭,并不相识的老板竟然送给他一盘菜,敬了一杯酒。还笑眯眯问他,是不是前一天园区游客量特别大。原来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带火了老板的烧烤店,前一天这家100多平方米的小店卖了1.6万元营业额,不到一个月就收入投资并开始赚钱,所以特地感谢他。
  
  周杰是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工程设备部电气维修员,土生土长的临港本地人,在他印象中,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开业之前,临港人开车夸张点说是“横着走”,因为车少人少。
  
  “现在赶上周末或者节假日,路上都会大堵车。临港人之前没见过几百辆大巴车排队塞满街道的情况,如今这是常态,好在政府疏通的比较及时,要不然老临港居民都要抗议了。”周杰笑言。
  
  作为新临港人,从大连追随海昌的步伐来到上海的老员工阿蕾,最大的感受则来源于房价的变化:临港的楼盘开发速度越来越快,价格越来越高。“前一阵子一个新楼盘,刚刚打出广告,所有户型当晚就被秒没了,价格也一路攀升,我还得寻摸新楼盘。”
  
  海昌与临港的关系还在不断深化。张建斌感叹,海昌高层从上海临港学习到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政府的办事效率极高,工作风格很务实。“每次海昌和临港政府部门谈工作,对方一定会做好会议纪要,确定的每一项工作都以最快的速度落实完成。”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之所以能够在过去一年稳定运营,当地政府在背后默默给了巨大支持。仅仅以停车这一项来说,海昌停车场不足是被游客诟病的难题之一,当地政府在收到反馈后,不但积极在停车高峰期为海昌开辟临时停车区域,还组织交通、公安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全力疏通、引流、停放,使得游客在停车方面的抱怨和投诉大幅降低。
  
  李绍君对一个场面记忆犹新,有一个节假日,运送游客的大巴车在园区外整整齐齐沿着路边排了六七百辆,场面甚是壮观。“但是一切都井然有序,没有影响到一名游客出行,这是临港当地政府为我们保驾护航的力量。”
  
  更多变化还在临港悄然发生,李绍君发现,入住上海海昌海洋公园酒店的游客中,越来越多的人都拎着迪士尼的购物袋。很多游客都是从迪士尼游罢之后,专程来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游玩的。
  
  “所以,迪士尼和海昌并不是竞争对手关系,而是互为补充。”李绍君在园区开业前后曾经要花费很多时间向所有人解释双方的关系,如今没人再提及。
  
  从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出发,大门斜对面是正在建设的综合性室内滑雪场项目“冰雪之星”;5分钟车程到上海天文馆;8分钟路程到上海鲜花港;10分钟车程到中国航海博物馆;40分钟车程到上海迪士尼……
  
  一个由海昌领衔的临港新片区旅游休闲度假区雏形已经显现。
  
  05
  
  眼瞅着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历经劫难之后迎来平稳发展期,然而一纸公告再次激起千层浪花。
  
  2019年8月27日,海昌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录得净亏损914万元,去年同期则为净利润8130万元,同比下降88.75%;净利润率由去年同期12.3%下降至8.4%。
  
  高额亏损的出现,让业内外对于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是否能够承担起盈利引擎的重任,产生高度怀疑。
  
  李绍君有不同看法。“大家可能不太了解行业规律,上半年通常是主题乐园的淡季,而且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去年11月正式开园,首年开园,投入很大,肯定对业绩有影响”。
  
  “下半年才是关键时期”。李绍君的自信来源于数据,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从去年10月12日正式产生门票收入,今年同比入园游客量增速最低600%,最高1000%,平均达到800%;乐园整体收入增速也在500%-600%。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今年新上马了一批游乐设施及二消项目,投资超过3亿元的火山漂流就是其中之一,吸引大批年轻人来消费;游客潜水体验项目,也颇受欢迎。李绍君今年一直对外强调,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并不是一个海洋馆,而是一个大型综合游乐园,可以玩起来。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今年和热门综艺《极限挑战》合作,引发高度关注,尤其是迪丽热巴“爱到爆”连坐几次的海豚过山车,如今成为网红项目。“极限挑战中很少出现海洋动物的镜头,更多是我们的游乐设备和项目,这是我们要不断强调的。”
  
  张建斌判断,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今年业绩整体向好。“口碑效应的释放、产品的完善都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在盈利节奏上慢了一些。”
  
  他同时认为,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的旗舰作用已经显现,依托于此,海昌品牌今年上了一个大台阶。海昌已然悄然进化,从大连一家地方旅企蜕变为上海一家国际知名的主题乐园品牌。
  
  这种改变在很多本地员工身上也有不经意间的体现,上海海昌海洋公园餐饮部咖啡师刘晓华总是会很自豪的对亲戚朋友邻里说,自己是在一家全国有名的大企业工作,这里的文化和工作让她无比热爱。
  
  技术出身的周杰则喜欢把海昌和同在浦东的特斯拉新工厂放到一起对比,这两家都是让临港人羡慕的工作单位。
  
  从本土品牌,跨越向国际品牌,海昌这一年一直在努力。虽然经历了各种质疑、误会、挫折、低谷,但让所有海昌人欣慰的是,他们扛过来了。
  
  “员工平时嘴上不说,但大家心里有股劲,希望能够真正成为和迪士尼一样,受到游客从内心尊重和喜爱的主题乐园品牌。”李绍君认为,所有员工都将这一目标转化为努力工作的动力。
  
  弹指一挥间,海昌才刚刚完成从东北到全国,刚刚开始从中国向国际的跨越。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际一流品牌,所以,属于海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张建斌最后感慨。
评论(0条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劲旅网官方微信号

或搜索“ctcnn1”

手机扫一扫,打开劲旅网手机站

随时掌握最新资讯

热 门

登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