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层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旅游研究报告 2012-09-04 00:53:30

虽然人才和管理精英,旅游行业的管理骨干仍然可由其他途径进入或者替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技能的矛盾始终没有解决.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等教育要求与实践操作技能的行业需求,一直都困扰着教育工作者.

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改革,即课程体系设置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旅游管理专业是工商管理学科的二级学科,其应用性和操作性较强.但是,由于重点大学中的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时间不长,绝大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脱胎于历史.地理.经济和企业管理等学科,因而其课程设置尚不能完全满足专业培养和市场需求.一方面,重点大学要求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优秀学生;另一方面,应用性学科则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重点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具有更大的弹性.

一.重点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目标如何培养学生,最重要的问题是培养目标的确定.重点大学旅游专业多数强调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目标是"培养中高层管理人才",而且,重点大学旅游专业在校本科生大都希望自己将来从事管理工作, 而不是技术型工作.重点大学应该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以为旅游行业提供中高层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争取学生的认同,并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因此, 重点大学旅游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目标可调整成"为旅游行业提供有管理和技术潜力的专业人才".目前重点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到底是走研究型路线还是应用型路线上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基于 "为旅游行业提供有管理和技术潜力的专业人才"的目标,重点大学旅游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强调的素质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团队协作的能力,再次是专业知识,对表达能力.自学能力.服务意识.职业发展意识也较为强调.在实操技能和学术研究能力这两项素质上,则应因人而异.

二.重点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如何教学与实习根据笔者对重点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调查,学生们喜欢的教学方式依次是:情景教学.移动课堂和案例教学,目前课堂上老师普遍喜欢采用的小组讨论和专题讲座并不受欢迎,授课的效果较差.这说明,学生更加喜欢互动参与式.能够尽可能接近现实的教学方式,而不喜欢小组自己讨论,更不喜欢被"填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多采取互动参与.情景模拟等体验式教学方法,体现教学的人性化,尽可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习安排方面,本科学生大多希望自己选择至少两个不同的旅游行业完成实习.而且超过半数的同学希望学校统一安排毕业实习,也有部分学生希望毕业实习能在学校管理下由自己安排.这些发现与"学生希望在毕业这段时间内自由找工作"的说法不一致.

三.重点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笔者调查发现,学生最希望教师有过实践经历.关注行业动态.与业界保持良好的关系,其次才是良好的教学能力.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这说明,本科生更加希望自己受到与行业发展相关的教育,对老师在理论.学术上的造诣并不十分关心.这与重点大学对教师的要求不一致,重点大学一般都朝研究型发展,更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对科研成果的重视要大于真正为学生授课.培养学生的力度.因此,老师在这种激励制度下,势必选择对自身有利的行为,也就是采取大力科研.适当教学的行为方式.要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应该适当调整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考核制度,或者对不同的人才给予不同的考核指标,以激励现有教师实践的积极性,也可以吸引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企业界人士来校担任专职教师,使得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一致.

四.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旅游学科研究上层次:增加在国家基金中的份额;标志性的出版物增多;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向其他领域的延伸渗透(休闲.运动.会展.健康.公共空间等).旅游专业发展规范化:制订专业规范标准;开展国际认证;评选规划教材.旅游领域空间广阔:学科发展的不成熟需要研究;实践的诸多问题需要回答;人才的需求量大需要教育培训;产业的朝阳前景有产业支撑.旅游学科需要确立自身的评价体系:国家基金 (规划项目).论文发表(项目实施).案例分析(策划推广).研究成果认定的其他方式.

五.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旅游高等教育将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引入质量认证体系:第一步专业评估,第二步质量认证,第三步专业排行.整合优势教学资源:形成旅游企业.旅游景区.旅游经济.旅游社区.旅游营销等的特色分工.建立开放的实习机制:操作实习.模拟实习.调查实习.咨询实习.研究实习等.推进旅游教育国际合作:本科中美"1+2+1"模式.陆港研究生交换模式.海外基金资助教师进修模式等. (作者为该院院长,教授;收稿日期:2007-11-26) 本科层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李萌 (上海外贸学院旅游管理系,上海201620) 近年来,我国旅游高等教育面临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本科层次旅游专业人才的"行业内就业率" 持续走低,旅游产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明晰旅游业本质属性及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科学定位本科层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旅游高等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首先,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给旅游高等教育带来一系列挑战.原来教育部规定的 "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对于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高等教育及进入迅速发展阶段的旅游业而言,都已不能适应.其次,旅游业快速发展中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新动向,如商务旅游.会展节事旅游.户外休闲等,对以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点)管理和酒店餐饮管理"三大块"为核心的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严峻挑战.第三,新技术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如全球订位系统.在线分销系统.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等,引起旅游者消费模式.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发生急剧变化,这些变化是传统的"课本理论知识+现场观摩+岗位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本无法应对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二.旅游业本质属性及发展方向从目前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看,它越来越呈现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依据在于:一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追求的最本质的东西是精神文化上的享受,旅游消费趣味会不断变化;二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旅游资源本质上是社会文化资源;三是旅游企业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一个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问题.因此,旅游业的产业属性最突出的应该是其"文化创意属性".我国旅游业正在朝着深度文化观光与文化休闲的方向发展,而旅游业的运营环境日益凸显出国际性.信息化的特征.

三.本科层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本科层次旅游专业应培养具有"创造性执行及一定的创意策划能力" 的专门人才.旅游产业各领域对业务骨干.管理中坚及领军人物的能力素质要求目前都集中在"创造性执行及一定的创意策划能力"上.这一点恰恰成为本科层次旅游应用型人才跟高职高专层次"操作型"旅游人才之间最为本质的区别.二要构建和优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链".首先是科学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语言课程.旅游文化素养课程.旅游信息技术课程.旅游咨询策划课程要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制定先进的教学方案,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注重研究创新能力.产业实践能力.语言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确保专业教学"第一空间"的效益;第三是根据各自专业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配置专门的专业活动室及机房, 开发专项模拟实践活动.设计活动及培训项目,如全球分销系统(GDS)培训等

第四是制订具体.有效的现场实践教学方案,持续开发实践性教学资源,加强专业现场实践教学,构筑专业教学的"第三空间";

第五是完善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志愿者.义工.临时工等方式进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设置专门学分, 构筑专业教学的"第四空间";第六是引入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对学生进行入职及创业培训,规范就业实习,构筑专业教学的"第五空间";第七是提高毕业论文 (设计)的质量,对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项目策划.综合分析等能力进行最后的训练和提高.通过上述"五个空间"所构建的旅游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链",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工程"中要求的"五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而本文提出的"创造性执行及一定的创意策划能力"就是对"五种能力"的本质的概括与提炼.

评论(0条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热 门

-->

微信扫一扫,关注劲旅网官方微信号

或搜索“ctcnn1”

手机扫一扫,打开劲旅网手机站

随时掌握最新资讯

微博扫一扫,打开客户端

第一时间分享及时旅业财经资讯给好友

十万旅游业者的资讯选择,每周固定推送

热 门

登录

关闭